為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精神,三門縣人力社保局緊盯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斷推進人才引進、規范用工、職工安家、技能培訓等工作提質提效,切實助推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共引進高校畢業生652人,新增就業人數3540人;全縣技能培訓人數7579人次,新增技能人才數162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數808人,勞動仲裁調解率為93.03%,基層勞動糾紛案件調解結案數為174件,調解成功率為85.87%。相關落實情況如下:
一是資源整合“集成幫”,完善就業增值服務體系。一是搭建“一套架構”。依托縣級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橫向整合民政、農業農村、殘聯等10余家職能部門和7家社會組織資源,縱向搭建10個鄉鎮(街道)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和271個就業驛站,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動服務架構,提供就業指導、職業培訓、政策宣傳、社保辦理、勞動關系協調等服務。二是建強“一支隊伍”。將全縣鄉鎮(街道)、園區劃分為12個主網格、557個子網格,建立由14名勞動保障督導員、34名勞動保障管理員和1196名勞動關系協調員組成的首席就業服務專員隊伍,實行“1+4+N”組隊分級分類包抓服務模式。三是集成“一張清單”。整合市場監管、工會、團縣委和技師學院等各部門政策提供的服務項目,形成涉及職業指導、技能培訓、規范用工、溫暖助學等6個領域、20項服務清單。


二是供需匹配“精準鏈”,搭建多元就業服務載體。一是建設“就業驛站”延伸服務觸角。村級依托271個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就業驛站,提供就業指導、職業培訓、政策宣傳、社保辦理、勞動關系協調等服務。實施“浙里就業”綜合服務站點建設“1210N計劃”,打造“30分鐘就業服務圈”。同時對接周邊企業、商戶、公益機構,提供農村保潔、生態林管護、防疫值守等就業崗位850個。二是打造“村企聯盟”推動東西合作。與貴州黔西南州興仁市積極探索“村企聯盟”勞務協作模式,開展跨省“趕集送崗”專場招聘、“村企聯盟”簽約、校校合作簽約、跨省慰問等活動,共組織全縣19家次重點缺工企業攜近3000個崗位需求參與同時。同時提供每人2000元的就業補貼和最高500元的交通補貼新省外務工人員“就業大禮包”。三是開展訪企拓崗實現深度交流。組織開展“百校走進臺州走訪民企活動”、湖北高校走進臺州走訪名企“等系列活動,通過邀請片區高校來我縣校企互訪、薦才拓崗,為深化校政企攜手引才育才搭建合作平臺,去年共計邀請25所高校走進三門。在全市率先開展“走進山海 職選臺州“百校引才+文旅活動,邀請西南林業大學、贛東學院師生來我縣深度體驗大學生“求職游”活動,讓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探訪我縣文旅、體驗三門風土人情,構建良好的引才氛圍。四是探索駐點引才搭建引才新平臺。三門縣一次性與云南6所高校簽訂校地駐點引才合作協議,建立新的人才合作基地和引才工作站,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去年11月,通過三門縣人社局的牽線搭橋,我縣揚戈電器有限公司、浙江康創電子有限公司、浙江靖凱塑模有限公司與東華理工大學達成合作協議,校企雙方就教室冠名定點招聘方式達成一致意見,方便企業可以隨時赴校開展招聘。


三是聚焦保障“全支撐”,營造拴心留人發展環境。一是開展勞動保障行動,深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大力推進勞動合同數字化和企業用工體檢,規范企業用工,嚴厲打擊欠薪違法;推進勞動爭議多元調解組織體系建設,提升仲裁辦案公信力。勞動仲裁調解率為93.03%,基層勞動糾紛案件調解結案數為174件,調解成功率為85.87%。二是統籌隨遷子女入學工作,保障企業員工安心就業。統籌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全力保障人才和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優質服務和良好教育。三是開展“一類事”改革,搭建職工安家綠色通道。開展企業職工安家“一類事”改革,在行政審批中心設立專窗,在鄉鎮、農商銀行網點設立服務窗口,方便企業職工安家事項“就近辦”。累計辦理事項2300余件,員工入職效率提升70%以上。四是深化技能人才培訓,構建技能創富一體化培訓體系。印發《“技能創富”一體化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充分整合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農業農村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和三門技師學院、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力量和資源,創新開展“菜單式選培”工作。同時根據企業的技能人才需求,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訂單班,深化產教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