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進程中,杭州市富陽區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政府采購“云評審”為抓手,全力推動區域政府采購規則統一、系統互聯、資源共享,為構建長三角政府采購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貢獻了寶貴的“富陽經驗”。
今年以來,富陽區積極響應省市戰略部署,成功實施政府采購遠程異地“云評審”項目9個,項目金額超2.9億元,節約資金超560萬元,其中市域合作4個、省內協作2個、跨省聯動3個,實現了項目評審從跨區、跨市到跨省的三級跨越。今年6月,富陽區作為杭州市優秀區縣代表,在全市“云評審”特色品牌建設推進會上作專題經驗介紹,獲得市級高度認可。
聚焦跨省遠程異地云評審難點,富陽區創新推出“三協同”工作模式,為破解區域協作壁壘提供了有效路徑:
針對長三角區域內省際政府采購專家庫系統尚未實現直連互通這一關鍵瓶頸,富陽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創新意識,主動擔當作為。一方面,緊密協同合作方的財政部門,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效、可靠的跨區域對接響應機制,明確了雙方在信息溝通、流程銜接、異常處理等方面的協同規則,為后續工作鋪平道路。在具體操作上,創造性實施了“雙庫并行、獨立抽取、精準組建”的專家選取模式,在項目開標前嚴格限定且最為關鍵的12小時窗口期內,依托浙江省和合作省份各自的法定專家庫系統,由兩地相關部門在本地獨立完成專家的隨機抽取工作。整個過程堅持“流程隔離、信息保密、實時同步”原則,專家抽取過程在雙方共同監督下進行,所有抽取名單在開標時間節點之前均處于高度保密狀態,僅在開標倒計時結束的精確時刻,通過預先設定的加密通信渠道,即時、精準交互雙方抽取的專家信息,真正實現了“名單零提前知曉、過程全封閉運行”,成功組建了權威、合規的跨省聯合評審小組。這一模式不僅有效破解了專家庫“物理隔離”的難題,更盤活了長三角豐富的專家資源池,顯著提升了重大項目評審的專業性、公平性和公信力,為區域協同評審樹立了新標桿。
為解決跨省評審專家因對異地評審系統熟悉度差異帶來的操作障礙和效率損失,富陽區與合作方交易機構緊密攜手,堅持“服務靠前、技術賦能”的理念。在項目評審啟動前,精心策劃并前置舉辦“跨省評標操作流程深度對接會”。會議聚焦評審環節中的高頻操作場景(如項目文件精準查閱定位、復雜評分表的高效填寫、電子簽章規范運用等)及易出錯的關鍵節點,由雙方技術骨干進行“手把手”式的、沉浸化、情景化模擬演示與詳盡解讀,確保每一位外省專家對異地系統的操作邏輯和標準流程了然于心。在正式評審環節,率先創新應用“政采云視頻會議系統”與“浙政釘即時屏幕共享”的融合技術方案。由富陽主場配備的技術支持專員,通過浙政釘實時共享其操作系統屏幕,為身處異地的專家提供“所見即所得”的第一視角操作界面直播。這種“虛擬同座”式的伴隨指導,讓外省專家能夠清晰、直觀地跟隨演示,同步進行相應操作。同時,高清穩定的政采云視頻會議保障了語音指令的即時、準確傳達。該組合技術實現了“評審界面實時共享、操作步驟同步指導、疑難問題即時應答”的高效閉環,徹底打破了空間壁壘和操作隔閡,將遠程異地評審的操作體驗提升至“近本地化”水平,有力確保了整個評審流程的高度流暢、協同一致、過程規范、數據準確,極大地提升了遠程評審的整體質效。
面對因合作方所使用的評審平臺不同以及缺乏電子手寫簽名設備導致的跨省項目檔案在簽名合法性和全程可溯性方面的嚴峻挑戰,富陽區交易中心堅持“合規是底線、完整是要求、創新是手段” 的原則,靈活審慎地推進解決方案。為滿足法律法規對評標報告、評分匯總表、專家個人簽字確認頁等關鍵檔案材料中必須具有法定效力簽字的核心要求,果斷決策采用“線下書面簽署、物理流轉確認”的務實路徑。評審結束后,所有需簽字的法定表單材料由合作方迅速整理齊全,通過安全、快捷、可追蹤的專業郵寄渠道,定向流轉至富陽區指定負責人處。同時,為完整固化評審過程并符合檔案長期保存要求,對評審全周期產生的多路音視頻監控記錄進行了高分辨率、多角度的完整備份,并刻錄成具備物理防篡改屬性的加密光盤檔案。最終,將合作方郵寄返回的親筆簽署原件與生成的全程監控電子檔案(光盤)進行物理整合封裝與電子目錄關聯,構建起一套“雙載體(紙質+電子)、雙保險”的完整項目檔案體系。這種“線下簽+云端刻錄+物理郵存”的集成歸檔策略,從本質上解決了因平臺技術標準差異及設備缺失造成的檔案要素不全、簽名方式不合規、過程記錄不可溯等風險,確保了跨省項目檔案的法律要件完備性、原始憑證真實性、過程記錄完整性以及全周期可追溯性,為跨區域協作項目的規范化管理和后續監管審計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府采購“云評審”項目的成功實踐,深刻詮釋了“小項目承載大戰略、小切口推動大作為、小引擎驅動大改革”的內涵。它不僅是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樣本,更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資源配置上,打破地域藩籬的專家共享機制,實現了優質智力資源的精準匹配與高效利用,大幅提升評審質量;成本控制上,顯著減少了評委及工作人員的跨區域流動,節約了可觀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有力促進了“綠色采購”、“低碳交易”;風險防控上,全程電子化操作、異地評審模式有效隔離了人情干擾,輔以嚴格的保密措施和檔案管理,構筑了更加堅固的廉政防火墻,保障了交易過程的公平、公正、廉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