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8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鎧麟,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出席發布會。
李超在會上通報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出臺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等三項政策舉措,并就落實《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招投標改革的進展和效果回答了記者提問。
有記者問:招投標市場秩序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但是部分亂象受到企業廣泛關注。去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請問一年多以來,招投標改革的進展和效果如何?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
招標投標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正如您提到的,招投標領域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了資源要素有效配置、損害了公共利益。
去年以來,針對交易壁壘難以破除、交易程序不夠便利、違法亂象隱性變異、市場秩序不夠規范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認真抓好《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落實,加快推進招投標制度機制改革,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抓制度建設,招投標規則進一步優化。具體包括“三個新”。實施評標專家管理“新國標”,修訂出臺評標專家管理辦法,加強專家全周期管理。制定中央企業采購“新指引”,印發規范中央企業采購管理的指導意見,推動中央企業以性價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最優為目標實施采購。明確公平競爭“新標尺”,落實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修訂廢止違反公平競爭的政策文件500余件,著力破除招投標領域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所有制歧視。
第二,抓數智賦能,招投標效率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在流程上,推行“陽光交易”,全面實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今年1—7月,發布招標計劃公告12萬件,提前公示招標文件4.8萬件。在方式上,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開展智能評標、圍串標識別和招標文件合規檢測,推廣遠程異地評標和“雙盲”評審改革,也就是評標專家“盲抽”、技術標“盲評”。今年1—7月,開展遠程異地評標4.2萬次,同比增長27.3%;實施“雙盲”評審5.3萬次,同比增長32.5%。在交易服務上,搭建移動數字證書(CA)“一張網”,統一全國各地區數字證書標準,企業跨地區投標時不再需要“投一個標換一把鎖”。今年1—7月,開展異地CA互認25.3萬余次,數字證書使用成本降低約50%。
第三,抓行業治理,堅決打擊違法行為。對于投標人,重拳整治圍串標活動,及時向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違法犯罪線索,打掉一批職業犯罪團伙。對于評標專家,嚴厲打擊違規評標活動,組織全國評標專家清理,2024年以來,已將3.8萬名違法專家清理出庫,各地專家庫中已查實的違法專家全部“清零”。同時,公開曝光典型案例,發布串通投標犯罪的代表性案例,曝光各類招投標違法犯罪案件近2000起,形成有力震懾。一年多來,招投標改革穩步推進,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更加積極。今年1—7月,工程建設領域中標民營企業達36.6萬家,同比增長11.9%;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占比達76%。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招標投標法修訂,完善招標人主體責任落實、招標代理機構管理等制度機制,推廣全國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和專家庫共享技術標準,有序拓展招投標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強化監管機制創新,加大突出問題治理力度,推動招投標市場繼續朝著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
有記者問:《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了“人工智能+”的3個階段性目標,主要有什么考慮? 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 ?霍福鵬: 為確?!叭斯ぶ悄?”行動穩步有序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對行動目標進行了深入論證。實施“人工智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別是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還在快速迭代演進中,各行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特點也不相同,需要充分遵循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業務復雜度以及行業發展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為此,文件提出了3個階段性目標:第一個階段是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這一階段,強調要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應用。未來一到兩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要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聚焦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領域,形成發展合力,推動“人工智能+”打開局面,取得實效。 第二個階段是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這一階段強調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要實現更全面系統的融合應用,人民群眾廣泛享受到智能軟硬件帶來的服務,讓人工智能成為各行業各領域發展的通用引擎。 第三個階段是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這一目標對“人工智能+”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因此,要聚焦構建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的新形態,推動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偟目?,通過設定3個階段性目標,有利于讓我們在人工智能技術不確定性與發展確定性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以更加科學合理的路徑,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見效。 謝謝!